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笑看外挂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4月03日13时4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韩国游戏工作室竞争开发星际争霸新作
- 一个数据参考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9时0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非技术的说法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8时5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主体错误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40402558 在 2025年02月24日21时10分 星期一 评论到 Starlink 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
- 先能过了小米高考再说 (1 points, 一般) by ooxx 在 2025年01月06日15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小米修改了引导程序解锁政策
-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2月18日18时0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司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低
- BaD kEyBoArD: eXtRa SpAcE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10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高温环境可能加速衰老
- BaD kEyBoArD: tYpO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09分 星期三 评论到 Goolge 宣布了新量子芯片 Willow
- 喵喵喵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33326472 在 2024年12月04日23时3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澳大利亚面临太阳能供大于求
- 懂了 这就去安装刺客信条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微软临时阻止安装刺客信条等育碧游戏的 PC 更新 Windows 11 24H2
异常的热空气袭击两极,今年冬天北极海冰的覆盖范围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温暖的空气不寻常地席卷南极洲大陆的中心,南极洲的温度记录被打破。康科迪亚站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为-50摄氏度,3 月 18 日达到了 -12.2 摄氏度的历史新高,打破了 2016 年 12 月创下的 -13.7 摄氏度的纪录。另一个研究站沃斯托克站也经历了创纪录高温。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 Walt Meier 表示:“南极真的(热得)很极端。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同事们也没见过这么极端的情况。”英国南极调查局的 John Turner 表示,在过去一周里,来自中纬度地区的热空气“大气河流”从塔斯马尼亚岛和南澳大利亚州流下,阻挡了这些风穿越冰层。
尽管此类事件并非史无前例,但这次的气温非常高。Turner 表示,这无疑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他认为南极的热看起来是自然变化而不是气候变化。过去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南极洲极端温度的明显趋势,迄今为止,那里的臭氧层空洞似乎抵消了全球变暖的影响。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 Ted Scambos 表示,最近的气温高点也不会对驻扎在该大陆的科学家造成什么影响,例如影响着陆跑道,因为大多数科学家已在南极的冬季到来之前离开了,留下来的人都备有充足物资。创纪录的气温是在南极海冰于 2 月 25 日创下 192 万平方公里的记录新低后不久出现的。
尽管此类事件并非史无前例,但这次的气温非常高。Turner 表示,这无疑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他认为南极的热看起来是自然变化而不是气候变化。过去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南极洲极端温度的明显趋势,迄今为止,那里的臭氧层空洞似乎抵消了全球变暖的影响。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 Ted Scambos 表示,最近的气温高点也不会对驻扎在该大陆的科学家造成什么影响,例如影响着陆跑道,因为大多数科学家已在南极的冬季到来之前离开了,留下来的人都备有充足物资。创纪录的气温是在南极海冰于 2 月 25 日创下 192 万平方公里的记录新低后不久出现的。
一项新分析显示,澳大利亚 2019 年和 2020 年破纪录野火产生的烟雾如此之高,以至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也遭到破坏。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黑色夏季丛林大火肆虐澳大利亚东海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火烧毁了 7 万多平方公里的丛林,摧毁了 3000 多所房屋,造成 30 多人和数十亿只动物死亡。滚滚浓烟飘到南美洲,在遥远的海洋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现在弗吉尼亚州奥多明尼昂大学的 Peter Bernath 和同事证明,烟雾还会向上进入平流层,引发破坏臭氧的化学反应。他们分析了来自大气化学实验卫星的数据,该卫星监测大气中 44 种不同分子的水平。结果表明,在黑色夏季大火之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平流层臭氧减少了 13%。
华盛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的新研究表明,过去 20 年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较古老的多年海冰消失。新的卫星数据还显示,冬季北极海冰可能比之前估计的还要薄。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论文共同作者、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极地科学家 Ron Kwok 表示:“对于我来说,关键的收获是北极冬季海冰量的显著减少——冬季冰量在短短的18年内损失了三分之一——与之伴随的是古老的厚厚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夏末冰层范围的缩小,这已经被广泛报道。”季节性海冰正在取代更厚的多年冰,前者在夏天完全融化,而不是逐年积累。根据这项新研究,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海冰变薄的原因。Kwok 表示:“北极积雪深度、海冰厚度和体积是三个非常难以获取的指标。”
科学家在 2018 年宣布在格陵兰岛西北的 Hiawatha Glacier 冰川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宽有 31 公里,没有 6600 万年前杀死恐龙的陨石坑大,但也大到足以扰乱地球气候。科学家最初以为 Hiawatha 陨石坑发生的时间距离今天很近,可能只有 10 万年,意味着早期现代人类可能目睹过它的撞击。但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科学家报告了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陨石坑相当古老,撞击发生在 5800 万年前,当时的格陵兰岛还是非常暖和,表面有大片森林,人类祖先根本不可能目睹它。科学家是根据撞击留下的锆石晶体中的微量铀元素的衰变确定日期的,误差为一百万年。制造陨石坑的小行星大约有 1.5 公里宽,具有区域性的破坏力,但未必会影响全球气候。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粮食大国,它们之间的冲突推动全球粮食价格创下记录。过去一周芝加哥的小麦交易价格飙升了 40%。联合国的粮食价格指数在这之前已经接近了 2011 年创下的峰值,上个月的食品价格指数创下了历史新高。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到了全球谷物贸易的四分之一,两国的出口受阻迫使让进口商从其它来源采购。粮农组织的二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 14.8%。埃及是世界最大的小麦买家,十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就与粮价上涨有关。
175 个国家的代表周三同意起草制定全球塑料条约,以遏制塑料污染的爆炸式增长。该协议是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达成的,各国致力于制定一项广泛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以改善回收利用、清理塑料废物并遏制塑料生产。这可能会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等措施摆上台面。支持者表示,这项有望在 2024 年达成的协议将是自 2015 年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协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只有 9% 的塑料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使用一次,之后被填埋丢弃或焚烧。科学家称塑料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会造成环境伤害。制造塑料在 2015 年产生了 4.5% 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卫星图像分析显示,南极洲周围的海冰覆盖在四十年的观测中创下历史新低。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分析显示,截止周二,南极海岸周围的冰层覆盖面积为 75 万平方公里,低于 2017 年 3 月创下的 81.5 万平方公里的最低历史记录。研究南极海冰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 Marilyn N. Raphael 表示:“这真是前所未有。”“但是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努力找出其他的因素。”南极海冰范围每年变化的幅度很大,但是自 1970 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卫星观测以来,总的来说,平均增加的幅度非常小。相比之下,北极变暖的速度大约是其他地区的三倍,该地区的海冰范围在同一时期内的十年间缩小了 10% 以上。两个地区非常不同。北冰洋覆盖高纬度地区,包括北极点本身,并被陆地包围。在南半球,南极洲覆盖了极点。环绕大陆的南大洋始于低纬度地区,向北张开。虽然北极地区的快速变暖是该地海冰缩小的主要原因,但气候变化对南极海冰的影响远没有那么清晰。华盛顿大学气候科学家 Edward Blanchard-Wrigglesworth 表示,科学家预计全球变暖最终会导致南极海冰减少。但现在他表示,“真的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尤其对于像这次这样的单独事件。”相反当涉及到南极海冰时,有一组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通常发生在远离该大陆地方的大规模大气模式,以及当地的洋流和风都可以扩大或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
研究表明小行星撞击地球对于恐龙来灾难性的,但是撞击发生的季节可能会大大增加其他物种的灭绝比率。科学家发现有证据表明,6600 万年前的毁灭性撞击消灭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物种,在现代墨西哥留下了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撞击发生在北半球的春季。这个时机意味着赤道以北的很多动物在刚刚经历了几个月的严冬之后,特别容易受到碰撞释放出的强烈热浪的影响。由于南方的其他动物还在过秋天,它们的日子可能会更好过一些,尤其是如果它们躲在洞穴中的话。小行星的直接撞击引发了极端的全球热浪,对许多暴露在外的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之后温度在核冬天急剧下降,导致更多物种灭绝。
俄罗斯总统普京授权部队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机场据报道遭到攻击,该国的许多大城市同时遭到轰炸。乌克兰大使在一份发给联合国的声明中称,俄罗斯几个月来一直用枪指着乌克兰的头,现在普京的手指按在扳机上。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南极洲的旅游和研究活动造成的黑碳污染可能会增加雪融量,平均每位游客增加 83 吨。
科学家估计,南极大陆上最常访问的地区,船舶、飞机和柴油发电机产生的黑碳导致每年夏天的融雪增加了 23 毫米。在 2019 年至 2020 年的旅游季,超过 7.4 万名游客到访南极洲,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从 2016 年至 2020 年间,一组研究人员每年在 28 个地点采集雪样,这些地点分布在从南极洲北端到埃尔斯沃思山脉之间的2000公里之间。
他们主要关注南极半岛,约有一半的研究设施位于该地区,估计有 95% 的南极旅游行程也都集中在这个地区。研究人员估计,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每年有 5.3 万名游客到访南极洲。研究合作者、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的 Raul Cordero 博士表示,南极的雪是地球上最干净的,黑碳的基线水平通常约为十亿分之一。他表示:“这比你在喜马拉雅山看到的情况要少 1000 倍,比你在安第斯山脉或落基山脉中看到的情况要少 100 倍。”
澳大利亚上周五宣布考拉为濒危物种,称多年来的干旱、丛林大火、疾病和栖息地丧失大大减少了这种澳大利亚标志性野生动物的数量。从易危到濒危的重新分类并不表示政府需要采取任何特别行动,不过该国政府另外宣布,将采用环境部门发布的考拉恢复计划,并将在四年内投入 5000 万澳元用于考拉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国会的一项调查预测如果不进行干预考拉有可能到 2050 年灭绝。2019 年发生的丛林大火导致了 6 万只考拉死亡或受影响。保护组织在 2020 年提议将考拉宣布为濒危物种,称自 2001 年以来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考拉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气候危机的加剧,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多数现代经济都是线性的——它们遵循“获取、制造、废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自然资源被提取,有价值的元素被转化为产品,剩下的一切(连同不再有用的产品本身)作为废物被丢弃。相比之下,循环经济以现有产品的改造取代资源开采,从根本上完全消除废弃物的概念。越来越多的政府——从市政府到国际政府——都支持这个想法。欧盟于 2015 年启动了向循环经济过渡的行动计划,并在 2020 年将其作为绿色协议的一部分进行更新,绿色协议包括鼓励企业设计使用寿命更长并更容易修复的产品——从笔记本电脑到牛仔裤。欧洲议会 2 月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采取额外措施,到 2050 年实现完全循环的碳中和经济。包括荷兰在内的一些成员国也起草了国家层面的类似计划。
芬兰的做法尤为全面。早在 2016 年它成为首个制定实现循环经济“路径图”的国家,去年设定了自然资源开采目标上限,再次强调这一承诺。和其他国家一样,芬兰支持创造性再利用或升级再造方面的创业,尤其是在其重要的林业行业内,敦促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的公共采购,寻求大幅减少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数量。但从一开始,这个拥有 550 万人口的国家密切关注教育,培养年轻人用不同于父母和祖父母的方式看待经济。引领芬兰向循环经济转化的公共创新基金 Sitra 的可持续发展专家 Nani Pajunen 表示:“人们认为这只是回收利用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是要重新思考一切——产品、材料开发、我们的消费方式。”Pajunen 认为,要想让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做出改变,教育是关键——让每一个芬兰人都了解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知道该如何参与其中。Pajunen 表示,2017 年帮助教师将这一概念融入课程的试点项目“就像滚雪球”。“到两年后结束的时候,全国有 2500 名教师加入了这个网络——远超过直接资助的教师数量。”从那时起,从最年轻的人开始,循环经济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
芬兰的做法尤为全面。早在 2016 年它成为首个制定实现循环经济“路径图”的国家,去年设定了自然资源开采目标上限,再次强调这一承诺。和其他国家一样,芬兰支持创造性再利用或升级再造方面的创业,尤其是在其重要的林业行业内,敦促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的公共采购,寻求大幅减少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数量。但从一开始,这个拥有 550 万人口的国家密切关注教育,培养年轻人用不同于父母和祖父母的方式看待经济。引领芬兰向循环经济转化的公共创新基金 Sitra 的可持续发展专家 Nani Pajunen 表示:“人们认为这只是回收利用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是要重新思考一切——产品、材料开发、我们的消费方式。”Pajunen 认为,要想让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做出改变,教育是关键——让每一个芬兰人都了解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知道该如何参与其中。Pajunen 表示,2017 年帮助教师将这一概念融入课程的试点项目“就像滚雪球”。“到两年后结束的时候,全国有 2500 名教师加入了这个网络——远超过直接资助的教师数量。”从那时起,从最年轻的人开始,循环经济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
一项新研究发现,全世界的冰川含水量可能比预计的少。这表明地球上的淡水供应可能会比预期的更早达到峰值。最新研究是基于 2017 到 2018 之间的卫星照片。研究估计,在南美的 Andes 山脉,冰川体积比以前认为的少 27%,俄罗斯和亚洲北部地区的冰川体积减少了 35%。在总体上,全世界冰川中的冰比以前估计的少了 11%。但还有部分地区的冰川也比以前认为的多,如亚洲高山冰川的冰比以前多 37%。
Too Far 写道 "近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Laetitia Hédouin和同事在塔希提岛附近水域潜水时,意外发现一片分布在海面下35-70米深的珊瑚礁,它们绵延超过3公里,最宽处可达70米,主要以火焰滨珊瑚和标准厚丝珊瑚为主。这是目前在这个深度发现的最大的、也是极少数被发现的珊瑚礁之一。因为形似盛开的玫瑰,这里也被称为“一个壮观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玫瑰花园”。珊瑚礁对渔业、旅游业、海岸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珊瑚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物也被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于寻找潜在的医疗解决方案,比如可以帮助治疗癌症或者关节炎的药物。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当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时刻,这片原始的、巨大的珊瑚礁健康状况依然良好。目前还不清楚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对其造成的影响。"
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是南太平洋一个大部分被海水淹没的火山釜,它于 1 月 15 日发生火山喷发,喷发释放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威力最强大的核弹,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冲击了太平洋的海岸线。但在它们抵达日本前 3 小时,研究人员检测到另一场较小的海啸。更奇怪的是,大约在同一时间,在加勒比海检测到了只有 10 厘米高的微型海啸,加勒比海位于完全不同的海洋盆地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研究人员表示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火山喷发令人吃惊的强大冲击波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席卷全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引发海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物理海洋学家 Greg Dusek 用世界各地的潮汐和压力计记录了这一现象,他表示,这是首次观测到火山冲击波独立引发海啸。但是新墨西哥大学阿尔伯克基校区的物理学家 Mark Boslough 表示,“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情况过去出现过。”这一发现表明,地球历史上的大喷发(explosive eruptions)以及其他猛烈的灾难如彗星或者小行星与地球大气层相撞产生的空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相当大,足以引发跨洋海啸。
《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即将公布其衡量人类文明距离灭绝有多远的评估。1962 年 10 月24日,美国核化学家 Harrison Brown 开始为《原子科学家公报》撰写客座社论,当时古巴导弹危机正处于高潮。Brown 表示:“我在从洛杉矶飞往华盛顿的飞机上写稿,据我所知,这篇社论……可能永远不会发表。”“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和国家如此地接近死亡和毁灭。午夜即将来临。”他这个可怕的警告指的是世界末日时钟(Doomsday Clock),自从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芝加哥大学曼哈顿计划的一些科学家在 75 年前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它就一直是《原子科学家公报》一个标志性的主题。曼哈顿计划为制造原子弹做出了贡献,当美国在日本的城市投放原子弹时,很多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都感到非常愤怒。时钟滴答作响到午夜的画面意在传递一种紧迫的危机感,这正是 Brown 在 1962 年飞往华盛顿的航班上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现任总裁 Rachel Bronson 表示:“他认为,在他乘坐那次航班的时候,世界可能会终结。”周四世界末日时钟将第 75 次亮相,我们将了解《原子科学家公报》的科学家和安全专家小组会如何移动分针。过去两年它一直停留在距离午夜 10 0秒的位置。俄罗斯正在准备进攻乌克兰,很难想象时钟上的时间会倒流,这意味着专家认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最接近午夜的时刻出现1953 年,距离午夜只有两分钟,那是冷战的高峰期,热核弹头(氢弹)刚刚被首次引爆。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时,剩余时间已经到了七分钟,尽管 Brown 发表了关于世界末日的社论,但《原子科学家公报》决定不将指针向前调,因为近乎灾难的冲击给华盛顿和莫斯科带来了新的动力去降低风险并控制军备。
过去 4.5 亿年地球生命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灭绝的摧毁,这些大规模灭绝事件通常被定义为在短时间内消灭超过 75% 物种的灾难。科学家认为我们正进入第六次大规模灭绝,这一次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尽管对于这一说法的有效性和后果的争论依然很激烈。 根据最近发表在《Biological Review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由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Robert Cowie 领导的团队认为,“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已经在陆地和淡水中开始越来越有可能”。该团队在论文中表示:“我们认为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可能已经开始,并提出了论据,可以反驳那些否认这个观点的人。”该团队还包括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 Philippe Bouchet 和 Benoît Fontaine。作者表示:“否认它就是枉顾迅速积累的大量数据,不再有余地可以怀疑它是否真的在发生。”Cowie 和同事们提到了大量对跨进化枝物种灭绝进行编目的研究,这篇论文主要围绕的是他们对软体动物的研究,这是一种包括蜗牛、蛤蜊和蛞蝓的无脊椎动物科。这一侧重抵消了脊椎动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及其他保护工作中受到的、不成比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