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ken:feigaobox@gmail.com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26日21时18分 星期五 评论到 Twitter 宣布付费访问内容功能
- 国产电影有看的必要吗?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20325617 在 2021年02月24日08时32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陈思诚是怎么把《唐人街探案3》玩脱的?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20时36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15时03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新时代粮票,限制公职人员的消费方式。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7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科兴不哭,这是美国人的新闻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4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Powered by Xiaomi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1年02月22日16时22分 星期一 评论到 中国开发出猴脸人脸识别
- 天气控制器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16时40分 星期四 评论到 中国计划扩大人工影响天气
- 信你个鬼哦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04时21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LC 4.0 新界面预览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17日21时33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ASA 毅力号漫游车将在周四尝试登陆火星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进入solidot新版网站,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与很忙的管理员联系。

黄雨 2 岁的英短猫 “大蒜” 死了,他把它埋在了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但他很快想起一篇关于中国克隆狗的文章。如果 “大蒜” 也能 “起死回生” ?黄雨联系了北京宠物克隆公司希诺谷。25 万人民币的价格没有吓退他。他挖出大蒜的尸体,把它存放在冰箱里,等着工作人员来提取细胞。七个月后,他得到了中国第一只克隆猫。尽管外表并不完全一样,但他表示愿意接受技术的局限性。希诺谷称,它已经克隆了多只狗,现在正克隆一匹马,下个大目标是克隆濒危动物,包括熊猫和华南虎。
根据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研究,中科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深度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藏族表型数据,构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首次系统地将藏族人群基因组中与适应性进化相关的功能性变异呈现出来。高原适应涉及到一系列复杂性状,研究人员发现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 TMEM247 存在一个高频关键错义变异(rs116983452),可能对藏族人群高原适应具有重要贡献和意义。而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距今约 5 万年的一个古人基因组也携带了这个变异,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推断藏族人群中携带 TMEM247-rs116983452 适应性变异的序列可追溯至距今约 6 万年前,这意味着这个藏族特异的高频突变可能继承自早期进入高原的具有古人类血统的祖先并传承至今。
在一项受争议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创造出了部分是人类部分是猴子的胚胎。在加州 Salk 研究所工作的西班牙生物学家 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 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展开了这项研究,他们的目的是创造人类与动物的嵌合体,在猴子的胚胎中混入人类的细胞。研究人员想要在动物身上培育出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的器官如肾脏或肝脏,将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来源。Izpisúa Belmonte 之前在猪胚胎上尝试过人类动物嵌合体,但人类细胞没有有效的固定。猴子在遗传学上更接近人类,新的实验有可能取得成功。美国 NIH 禁止此类的研究资助,但中国没有类似的规定,所以这可能是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没有半人半猴的胚胎诞生,混合胚胎只被允许在实验室里发育了一到两周。
肥胖,也许与遗传有关,也许与饮食有关,甚至可能还与肠道菌有关。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肠道中发现了一类特定的细菌,能防止小鼠变得肥胖。这些微生物也许同样能控制人类的体重。梭菌(Clostridia)便是这类对减肥有奇效的细菌。新研究表明,健康的小鼠有足够的梭菌,但免疫系统受损的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失去这种微生物。即使投喂健康饮食,小鼠也会不可避免地变得肥胖。将这类微生物重新引入动物体内,可让它们保持苗条。
科学家正在销毁最后的牛瘟病毒样本。牛瘟是继天花之后被消灭的第二种疾病,目前还存在部分实验室里,但销毁的进展缓慢。牛瘟与麻疹属于同一科,但不感染人类。它能导致牛出现发烧、严重腹泻和痢疾等症状,几天后病牛就会死亡。19 世纪末,当牲畜进口将这种疾病引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时,那里 90% 以上的牛都死于这种疾病。2011 年,35 个国家的 44 家实验室储存了牛瘟材料,两年后,23 个国家的 28 个实验室拥有这些材料。目前,仍有 14 个国家持有某种形式的牛瘟材料,其中包括 6 个指定设施。一些实验室正在参与一项名为 “测序与销毁” 的研究项目,即对它们所储存的各种牛瘟菌株的完整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将其永久摧毁。
第三名基因编辑婴儿可能已在中国出生。去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他的团队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的 CCR5 基因,诞生了全世界第一对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他当时还透露第二名女性也已经怀上了基因编辑的婴儿。现在七个月过去了,孕妇可能已经产下了婴儿。与贺建奎定期通信的斯坦福大学医生 William Hurlbut 说,正常分娩时间是 38 到 42 周。此前基因编辑婴儿已引发了广泛争议,贺建奎本人也遭到调查,因此即使第三名基因婴儿出生政府可能也不想再次引起关注。
中国科学家成功测定并分析了距今约 3800 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研究报告发表在《The Plant Journal》期刊上。六倍体普通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麦驯化始于大约 1 万年前近东的新月沃地,然后向西扩散到欧洲,向东扩散到东亚,但小麦进入中国的传播途径仍不清楚。中国研究人员从距今 3800 年的单粒小麦种子中提取到其基因组 DNA,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新疆小河和古墓沟墓地出土的 7 粒古代小麦种子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组装。基因组数据分析和形态学观察都证明出土的小麦为六倍体普通小麦,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该研究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提供了直接证据。
运动员与你我至少在肠道微生物上面是有差异的。根据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 2015 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之前和之后,每周分析了 15 名运动员的粪便样本,发现与 10 名非运动员相比,这些运动员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含量水平异常高。这种名为 Veillonella 的细菌以分解和食用乳酸而闻名,而乳酸能帮助普通跑步者代谢疲劳。Veillonella 将乳酸变为丙酸盐,丙酸盐是一种能量来源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是一种抗炎药。从理论上讲,这就建立了一个反馈循环:当运动员运动时,他们不断产生乳酸。同时还在其微生物组中为可以使用乳酸作为主要能源的生物创造了一个微环境。研究人员又进一步分析了其他 87 名运动员,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将来自一位运动员的 Veillonella 菌株转入到小鼠,发现其耐力延长了 13%。
水稻富集镉会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摄入过量的镉会引发中毒性疾病,造成肾、骨骼、肺等多种器官病变。中国的镉污染问题过去几年非常严重,其中南方稻米镉污染情况尤为严重,而籼稻较粳稻具有更强的镉积累能力。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镉的次级主动转运蛋白,主要在水稻根的质膜上表达,参与了水稻根部镉吸收和籽粒镉积累过程,该蛋白缺失可显著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效率和籽粒镉积累量。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籼稻和粳稻中,基因型出现显著分化。田间试验表明,将粳稻基因型导入籼稻品种后,含有该基因型的水稻近等基因系籽粒镉含量可显著降低。该研究表明,该基因型在低镉籼稻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独角鲸和白鲸能杂交,存在两种鲸鱼的杂交品种。1980 年代,一名格陵兰捕鲸者杀死了一只外形奇特的鲸鱼,他保留了鲸鱼的头骨。几年后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 Mads Peter Heide-Jørgensen 访问了他所在的定居点,认出头骨的奇特特征,询问了捕鲸者,将鲸鱼头骨送去了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利用 DNA 和同位素分析,科学家现在确定头骨属于一只雄性,是雌性独角鲸和雄性白鲸的第一代杂交。杂交鲸鱼的头骨比独角鲸或白鲸更大,牙齿存在显著差异。科学家称这是已知第一个不同品种北极鲸鱼能杂交的证据。
血型匹配是输血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亟需输血的情况下。根据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细菌酶能将 A 型血转变成 O 型血,后者又被称为是万能血。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人类血型常被分为 4 种。红细胞上仅有抗原 A 为 A 型,仅有抗原 B 为 B 型,两者都有为 AB 型,两者均无为 O 型。A 型血和 B 型血的人不可相互输血,否则会导致免疫系统对红细胞发起致命攻击,而 O 型血在紧急情况下可输给其他 3 种血型的人。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 Flavonifractor plautii 的肠道细菌能产生两种特殊的酶,同时使用这两种酶可去除红细胞上的抗原 A,使 A 型血转化为 O 型血。研究人员说,让 A 型血转化为 O 型血有助扩大血液供给,缓解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血液短缺问题。目前还需更多研究确认使用这些细菌酶后红细胞上所有抗原 A 都被去除,且不会给红细胞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过去几年,由于互联网上免费公开的 DNA 家谱数据库的流行,执法机构利用公开的数据破解了数十起陈年悬案,逮捕了多名隐蔽的连环杀手。大多数公众可能支持执法机构利用公开的家谱数据库抓捕强奸犯和杀人犯,但如果警方使用这些数据去搜寻小偷或袭击者之类的一般案件呢?美国犹他州的一个警察部门就利用家谱数据库抓捕了一名攻击 71 岁女子的年轻人。这一事件促使家谱数据库网站 GEDmatc 修改了授权,只允许执法机构访问明确授权的用户 DNA 数据,使得警方可访问的数据大幅减少 95%。这毫无疑问减少了警方搜索 DNA 的匹配比例,增加了破案难度。GEDmatch 联合创始人称,他们已经通知了用户,鼓励他们选择允许警方搜索。
去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团队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的 CCR5 基因,诞生了全世界第一对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此次修改的 CCR5 基因是 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 10% 的人天然存在 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关闭致病力最强的 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 HIV 病毒。今年初,科学家报告移除 CCR5 基因可能有助于增强大脑认知和记忆能力。但本周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指出,缺失 CCR5 基因可能会影响寿命。科学家对 CCR5 基因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项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分析了英国 409,693 人的数据,发现从父母身上继承 CCR5 基因变异的人活到 76 岁的比例比其他人低 21% 左右,存在短寿的倾向。
日本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绳文人的全基因组解读,推断绳文人是在 3.8 万~1.8 万年前从大陆集团中分离出来的。绳文人是大约 1.6 万年前至 3000 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群。通过对绳文人基因组的完全解读,探寻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诞生于非洲大陆的现代人类在 4 万~5 万年前进入东亚地区。部分人经过西南诸岛、朝鲜半岛、库页岛等迁往日本列岛。这些古人通过狩猎和采集生活,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自 3000 年前之后又有弥生人这一新的人类集团从大陆迁到日本,不断推进与绳文人的混血。
根据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瑞典和英国科学家利用 “瑞典双胞胎登记” 提供的 35035 对双胞胎的遗传信息研究了 “养狗的继承性” 问题。他们发现,遗传变异可以解释超过一半的养狗习惯变化,意味着,你领养一只狗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你个人的基因组成的影响。研究双胞胎可以揭示环境和基因对我们生物学和行为的影响。因为同卵双胞胎共享整个基因组,而非同卵双胞胎平均只共享一半的遗传变异,所以比较两组之间 “是否有狗” 的对内一致性可以发现遗传是否在养狗中起到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同卵双胞胎中养狗的一致性要比不同卵双胞胎大得多,这支持了一种观点,即遗传确实在养狗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