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样本数太少 没有参考意义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9月22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梵蒂冈的 Flathub 软件包人均安装量最高
- 杞人忧天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8月15日12时04分 星期五 评论到 你一生中被小行星砸到的概率
- 垃圾Paypal... (1 points, 一般) by devfsdvyui 在 2025年07月17日20时13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alve 在支付公司压力下移除部分成人游戏
- 建议下次不要用动漫这种容易误解的词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50041775 在 2025年07月09日15时2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etflix 称其全球订户有五成看动漫
- 所以应该吃生肉吗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7月09日13时2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研究称加工肉没有食用的安全量
- 居然只有95%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30日13时0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日本争议夫妇别姓法案
- 搞反了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25日18时4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智能手机是人类的寄生物
- 中心思想归纳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5年05月15日10时3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研究发现要求 AI 聊天机器人给出简洁答案会显著增加幻觉可能性
- 希望能比印度猴子写得好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5月06日13时21分 星期二 评论到 微软 CEO 声称该公司三成新代码是用 AI 写的
- 如果这么干的话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4月28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苹果计划将印度制造的 iPhone 出口到美国以避开关税
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项尚待同行评审的研究显示,新冠康复患者的抗体在感染后的数月内出现了显著下降,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即疫苗能让人们对这种疾病免疫多久。新冠病毒抗体比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其他冠状病毒的抗体消失得更快,后者的免疫反应至少持续了几年。这意味着疫苗在研发出之后可能需要反复接种。接种疫苗后抗体含量有所下降是正常现象,如果人体随后能在再次接触病毒时更快地产生抗体,那疫苗仍是有效的。重要的是,人体对疫苗的反应并不总是与对感染的反应一致。
佩戴口罩确实能帮助你免于感染新冠。传统的观点认为,戴口罩并不能保护你,而是保护其他人避免传染你携带的病毒。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戴口罩也能保护你。如果你遇到病毒携带者,戴任何口罩都有助于减少你暴露的病毒量。人体免疫系统能抵抗少量的病毒颗粒,因此你可能不会染病或只是出现轻微的感染症状。但暴露在大量的病毒颗粒下则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新的科学数据显示,戴口罩不仅可以保护他人,还可以显著降低你自己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
新冠病毒可从孕妇传播至胎儿。根据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巴黎的研究团队报告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婴儿可在子宫内感染新冠病毒。一名婴儿 3 月份在巴黎的医院出生,其母新冠测试阳性,他的大脑发展出了炎症的症状。今天 3 个多月大的婴儿没有接受治疗已恢复健康。研究团队负责人 Daniele De Luca 称,病毒是通过母亲的胎盘传播给胎儿的。自疫情爆发依赖,不时有个案报告称新生儿新冠测试阳性,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排除婴儿是在出生之后被母亲传染病毒的。在这项病例中,研究人员先后测试了胎盘、羊水、脐带血,以及母亲和婴儿的血液,测试显示病毒到达胎盘并在胎盘中复制,然后传播给胎儿。
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 20 年,印度估计有 120 万人死于蛇咬。近一半的受害者年龄在 30 至 69 岁之间,其中四分之一是儿童。多种世界十大毒蛇中的山蝰(Russell's vipers),印度环蛇和眼镜蛇是造成大多数被蛇咬的印度人死亡的原因。印度很多人被蛇袭击咬伤后丧命,因为事故大多发生在无法迅速得到医治的地区。这项研究称,印度人在 70 岁之前死于蛇咬伤的平均风险约为 250 分之一,但在某些地区,风险接近百分之一。研究人员说,生活在乡下农村社区、在季风季节被蛇咬伤的风险最高。研究人员说,这些地区应该重点以简单可行的方法教育民众在农业收获季节避免或降低蛇咬风险的方法,比如穿着橡胶靴,戴手套和使用手电筒等。
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隐性传播为新冠主要人际传播方式。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发现,新冠病毒传播过程,大部分是隐性传播,这种隐性传播是潜伏期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导致的。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 14 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所有的感染者中,未表现出症状的病例约占 17.9% 到 30.8%。该研究根据不同情况下无症状患者的比例,推算出了相应的隐性传播的规模。研究认为,即使有症状的人被立刻隔离,疫情也不能完全得到控制,后续大规模疫情仍有可能发生。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住之后的疫情,把罹患率(attack rate)维持在 1% 以下,那么至少三分之一的隐性传播者必须被识别出来并进行隔离。
虽然 COVID-19 新冠疫情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能确定它可能结束的时间: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力,病毒传播速度逐渐放缓直至停止。无论是通过疫苗还是感染,人类发展出了群体免疫。计算群体免疫的百分比似乎很简单,你只需要知道平均一名感染者会感染多少人,这个值被称为 R0。假设 COVID-19 的 R0 为 2.5——即一名感染者会平均会感染 2.5 个人,然后代入公式 1 − 1/R0 就可以计算出群体免疫的值。COVID-19 的群体免疫阈值为 0.6 或 60%,即当有 60% 的人口具有免疫力之后,病毒将会停止加速传播,它开始减速最后停止。这并不是说 60% 的人口感染之后就不会再感染了,它可能还会继续感染另外 20% 的人口才偃旗息鼓。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群体免疫的阈值因地而异,部分地方如城市人口密集区的 R0 值可能会高于 2.5,而农村可能会低于 2.5。这意味着部分地方的群体免疫阈值高于 60%,还有部分地方低于 60%。R0 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静态数字。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过程中,情况会千变万化。社会行为的差异会让部分人更容易暴露给病毒,生物学上的差异也会影响易感性。我们生来就有差异,生活的不同会逐渐积累差异,这会影响抵抗力。流行病学家称之为“易感性的异质性”。因为这种差异,疫苗接种就是采取最大化的方法给所有人接种。
复旦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称中国在疫情爆发期间采取的社交隔离政策确实能有效的控制疫情扩散。研究人员调查了武汉和上海的接触者调查数据,以及湖南的接触者跟踪信息。在实行社交隔离政策期间,人们的社交联络减少到了原来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绝大多数互动仅限于家庭内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传播模型去研究社交隔离和学校关闭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发现仅社交隔离本身就足以控制疫情。虽然光靠主动关闭学校并不能中断传播,但能将发病高峰降低 40% 到 60%,推迟疫情的扩散。
美国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一部分美国人仍然持有一种观念:新冠不过是另一种流感。他们对戴口罩或社交隔离的做法持排斥态度。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反应令很多人颇感不解。新冠不是流感,美国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在 3 到 4 万,而新冠在短短 3 个月内已经造成了 12.5 万人死亡。它的症状和后遗症也和流感不同,它会损坏肺部,对肺部有长期影响。根据英国国家卫生署的数据,少部分感染者需要长时间甚至永久性的护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可能永远也无法完全康复。一部分美国人排斥专家或权威人士,但却对毫无证据支持的说法或谣言深信不疑。
WHO 警告新冠病毒仍然在快速传播。WHO 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说,18 日各国向 WHO 报告的新增病例超过 15 万例,其中近一半来自美洲,南亚和中东地区也报告了大量病例。谭德塞说,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危险阶段,虽然许多人都厌倦了居家避疫情,各国也渴望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等方面放开,但他仍呼吁所有国家和民众保持高度警惕,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在适当时候戴口罩并经常洗手。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 867 万例,死亡病例超过 46 万例,美国的确诊病例超过 222 万,死亡病例 11.9 万,巴西确诊病例 103 万,俄罗斯 57.6 万,印度 39.5 万,英国 30.3 万,西班牙 24.5 万,意大利 23.8 万。
牛津大学的一项试验发现,一种廉价且广泛可获得的非专利类固醇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病毒的风险。根据周二宣布的试验结果,这种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将接上呼吸机的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将输氧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五分之一。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地塞米松,价格便宜,而且在大多数国家都可以买到。这种非专利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关节炎和肠道疾病。尚不清楚这项试验究竟为何显示地塞米松会有疗效,但有可能是这种类固醇可以减轻肺部炎症,从而帮助重症患者,使他们得以康复。
在欧洲血液学协会召开的一次视频会议上,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用 CRISPR 技术对患者的骨髓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后,两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一名镰状细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输血。这是借助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疾病的首份试验结果。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疾病是由影响血红蛋白的突变引起的疾病,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内携带氧气的蛋白质,症状严重的病患需要定期输血。但有些拥有致病突变的人从未表现出任何症状,因为他们在成年后仍会产生胎儿血红蛋白。一般情况下,胎儿血红蛋白在人出生后不久就会停止产生,这为科学家和医生提供了灵感:是否可以通过促进胎儿血红蛋白的产生来治疗此类遗传疾病。在试验中,研究人员从病患体内移除了骨髓干细胞,并借助 CRISPR 技术禁用了关闭胎儿血红蛋白产生的基因。化疗杀死了患者剩余的骨髓细胞,研究人员用编辑过的干细胞取代这些骨髓细胞,以确保编辑后的干细胞产生新的血细胞。结果表明,这两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自 15 个月前和 5 个月前接受 CRISPR 治疗以来,都不再需要输血;而镰状细胞疾病患者也在接受治疗 9 个月后不再需要输血。
新冠的聚集性疫情最受瞩目,比如最近的北京新发地,而研究也显示,大部分感染者并没有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八成的病毒传播来自于一到两成的感染者——他们就是超级传播者。但谁会成为超级传播者,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超级传播者则仍然是不解之谜。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专家不知道。超级传播事件通常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如大型的社交聚会,喧嚣的夜总会,拥挤的工作场所。在这些环境中,一个高度传染性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病毒传染给许多人。哈佛公共健康教授 Barry Bloom 称,要识别一个人是超级传播者是非常困难的。香港流行病学家 Benjamin Cowling 和同事对香港的病毒传播分析发现,超级传播者推动了当地的传播,如何阻止超级传播现象是遏制疫情的关键。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武汉医院停车场卫星照片,以及百度搜索中咳嗽和腹泻等疾病相关流行词的查询,得出一个结论:新冠最早可能从去年八月就开始流传了。研究人员称,2019 年的夏末和秋初,医院的人流量和百度的搜索量都开始上升,咳嗽的查询频率呈现与每年的流感季相吻合的季节性波动,而腹泻则是与新冠相关的症状,两者的组合显示传染病可能更早开始传播。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争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二对此表示,仅从车流量等表象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出奇的荒谬”;不能凭一些毫无事实依据的报告就得出结论,应该经过科学考察得出科学的符合事实的结论。她在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并指出,针对病毒源头有太多阴谋论,对中国太不公平了,最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中国值得得到一个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
23andMe 的一项研究发现,O 型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和因该疾病住院的风险较低。对超过 75 万人进行的一项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O 型血的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呈阳性的几率低 9% 至 18%。这些尚未经过同行评议或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数据显示,曾经暴露于新冠病毒的 O 型血人士——包括医护人员和第一线工作人员——检测呈阳性的几率低 13% 至 26%。研究人员发现了编码不同血型的 ABO 基因中的一个变体,该变体可能是检测呈阴性的人群感染风险较低的原因。
根据发表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新冠感染症状中,味觉嗅觉丧失更具特异性,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可作为是否已被感染的最强预测指标。研究者表示,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当局都在试图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和追踪接触者来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识别和隔离感染了病毒的高危人群。在许多国家,常规的大规模拭子核酸检测能力仍然不够。因此,为了减少社区中感染人群的数量,使用对患者进行快速鉴别的症状组合至关重要。之前报告显示,除了最确定的高烧和新的持续咳嗽症状外,嗅觉和味觉丧失是 COVID-19 的潜在预测因素。样本中报告了嗅觉和味觉丧失的用户,其新冠阳性率是65.03% 中是阴性率21.71%的3倍,提示嗅觉和味觉丧失的人应该自我隔离。
刚果民主共和国卫生部长宣布该国的 Equateur 省爆发了新的埃博拉聚集性疫情。Equateur 省上一次爆发埃博拉疫情是在 2018 年,最终导致了 33 人死亡。Equateur 省省长 Bobo Boloko Bolumbu 周一称发现了 5 个疑似病例,其中 4 人已经死亡。病例是在省会 Mbandaka 市发现的,该市有超过 100 万人口,属于交通枢纽。WHO 总干事谭德塞周一晚些时候称,刚果卫生部确认了 6 个病例,他表示应对措施已经启动。Mbandaka 尚未发现新冠确诊病例。埃博拉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传播,表现为出血性发烧。自 2018 年爆发以来,埃博拉已在刚果导致了 2 272 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