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样本数太少 没有参考意义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9月22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梵蒂冈的 Flathub 软件包人均安装量最高
- 杞人忧天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8月15日12时04分 星期五 评论到 你一生中被小行星砸到的概率
- 垃圾Paypal... (1 points, 一般) by devfsdvyui 在 2025年07月17日20时13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alve 在支付公司压力下移除部分成人游戏
- 建议下次不要用动漫这种容易误解的词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50041775 在 2025年07月09日15时2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etflix 称其全球订户有五成看动漫
- 所以应该吃生肉吗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7月09日13时2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研究称加工肉没有食用的安全量
- 居然只有95%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30日13时0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日本争议夫妇别姓法案
- 搞反了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6月25日18时4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智能手机是人类的寄生物
- 中心思想归纳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5年05月15日10时3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研究发现要求 AI 聊天机器人给出简洁答案会显著增加幻觉可能性
- 希望能比印度猴子写得好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5月06日13时21分 星期二 评论到 微软 CEO 声称该公司三成新代码是用 AI 写的
- 如果这么干的话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5年04月28日13时1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苹果计划将印度制造的 iPhone 出口到美国以避开关税
阿尔法雄性(alpha male)不是普世真理。德国马普和法国研究人员分析了 121 个灵长类物种 253 个种群的雌雄攻击行为的详细观察,结果显示两性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权力关系。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竞争异常普遍。平均而言,社群中近半数侵略性互动都涉及雄性和雌性。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假定灵长类动物的权力结构偏向雄性,然而最新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事实上偏向雄性的权力结构更多是一种例外。在分析的 151 个种群中,只有 25 个种群观察到雄性占优,16 个种群雌性占优,七成种群的权力结构是中性即无性别倾向。在陆生种群中,当雄性比雌性拥有更大体型和武器时,雄性占主导的情况更为普遍。研究人员称,灵长类雄性通过武力和强制获得权力,而雌性则通过其它策略如生殖策略获得权力。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人类大脑中掌管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在成年乃至老年阶段仍可持续生成新的神经元。这项研究解答了一个长期争议的核心问题,即成年人大脑是否仍具有可塑性。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区域,也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在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多个国际生物样本库中 0—78 岁人群的脑组织。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单核RNA测序”的方法,对单个细胞核中的基因活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流式细胞术来研究细胞特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他们跟踪了神经元从干细胞到未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并识别出多个仍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这些新生细胞集中存在于海马体中的“齿状回”区域,这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形成、学习与认知灵活性的关键结构。研究显示,人类成年神经元的前体细胞在许多方面与小鼠、猪、猴等哺乳动物类似,但在基因活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个体之间的差异显著,有些成年样本中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充足,另一些则接近为零。
现代人类祖先在走出非洲之后曾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彼此之间有过杂交,现代人类因此获得了部分尼安德特人 DNA,而尼安德特人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一种观点是尼安德特人没有灭绝而是被其近亲吸收了。1929 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海法南部 Skuhl Cave 洞穴发掘了七具成人骨骼和三具儿童骨骼,其历史可追溯到 14 万年前。其中一具年龄大约 3-5 岁的儿童骨骼拥有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特征,可能是混血。研究人员利用 CT 扫描对其进行了重建,并与巴黎人类博物馆收藏的三个尼安德特人头骨进行了对比。研究证实了该儿童是早期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
中国研究人员首次直接观测到“反Klein隧穿”(AKT)现象——这一量子悖论描述的是手性粒子在遇到势垒时并非穿越,而是被完全反射。“Klein隧穿”是量子物理中的一个著名悖论:质量为零的相对论粒子可以无视能垒的存在,自由穿越而不发生反射。与之相对的“反Klein隧穿”则预言:对于具有“手性”特征的有质量粒子,能垒会导致完全反射。这种奇特的传播行为长期以来仅存在于理论推演和间接证据中,始终缺乏实验验证。该研究中,团队设计了一种结构可调的双层声子晶体,在其声学色散关系中引入了手性与质量,使系统中的声子类比于双层石墨烯中的手性准粒子。当声波遇到由此构成的势垒结构时,传播行为取决于结构参数的调控:在特定配置下,声波被完全反射,即出现反Klein隧穿;而在另一配置下,则可以实现完全穿透,即Klein隧穿。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等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此前,科学家发现在氧-22中,中子数14具有“幻数”特征。根据核结构的镜像对称性,理论预言,在氧-22的镜像核硅-22中,质子数14应是一个幻数。硅-22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硅同位素,因其产生截面小、寿命短,在实验中产生和测量均面临较大挑战,该理论预言此前未被实验证实。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世界各地经常观察到的虎鲸(或杀人鲸)朝人类扔鱼或其它猎物的现象可归因于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研究人员在过去 20 年记录了 34 次此类遭遇,即使人类拒绝了它们的礼物,虎鲸仍然会满怀期待的继续逗留,有时候还会再次尝试送礼,表明了它们奇特的建立关系的动机。论文主要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Bay Cetology 的 Jared Towers 说,虎鲸经常互相分享食物,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它们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它们与人类分享食物,可能表明它们也有兴趣与人类建立联系。
根据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加工肉没有食用的安全量,即只要食用加工肉就会增加患病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逾 60 项研究,涉及人类饮食加工肉、含糖饮料和反式脂肪酸与患 2 型糖尿病、结直肠癌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即使食用少量的加工肉、含糖饮料和反式脂肪酸,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数据显示,与不吃任何热狗的人相比,每天只吃一只热狗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高 11%,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 7%。每天喝约 12 盎司苏打水,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8%,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 2%。所谓加工肉指的是将肉加工成香肠、培根和汉堡等形式。
自二战以来一直持续到 2024 年,美国是自由世界毋庸置疑的科学领导者。一个注重事实、讲究科学真理、重视教育和公共利益的社会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持续突破和进步。但 2025 年 1 月起,美国享有盛名的科研机构如 NOAA、NASA、NSF、CDC、EPA 和 FDA 遭遇了一连串史无前例的内部攻击。随着新的预算(大而美法)获得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即将成为法律,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科研模式可能成为过去。对美国科学家而言,这是一场现实生活中的噩梦。即使发生最糟糕的事情,我们仍然有理由抱有希望。希特勒的德国也严重破坏了本国的科学研究,但大批流失的科学家最终惠及了世界其他地区,这一事件被称为“希特勒的礼物”。我们可能会见证美国科学的衰落,其他科学强国崛起。NASA 已经裁员逾 2500 人,正要求其他 3000 人自愿退休,受影响的主要是科学部门。NASA 正在进行的 124 个任务有 41 个面临完全取消,引力波探测器 LISA 面临失去 NASA 的资助。特朗普政府取消订阅《自然》期刊,这一事件几乎和纳粹德国如出一辙:《自然》自 1937 年起到二战结束被禁止收录进德国图书馆。如果美国不改变方向,2025 年不仅将标志着美国科学例外主义时代的终结;而美国人才流失的规模可能让“希特勒的礼物”都相形见绌。
中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江川县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 35 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 30 万年的木器,以及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如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甘棠箐遗址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软锤”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亦属罕见。遗址发现于 1984 年,1989 年被首次发掘,2014 年至 2015 年和 2018 年至 2019 年遗址被再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木质材料、植物种子。此次发表的材料全部来自新近两次考古发掘。研究团队确定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间约为距今 36 至 25 万年。研究多方面改写了学界对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能力和方式以及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与成因的认识,如竹木器在东亚、东南亚古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旧石器时代“竹木器假说”的实证意义。该发现首次揭秘了古人类采集经济状态,全面展现了远古盘中餐中广谱食材的种类,提供了先民用木器挖掘可食性植物根茎的可靠证据,揭示了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环境下的东南亚古人群独特的资源利用策略和适应生存方式。
一项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传统草药和其他环境暴露与基因突变有关,这可能导致没有吸烟史或几乎没有吸烟史的人患上肺癌。研究团队分析了 871 名非吸烟者的肺癌组织,这些人群居住在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28 个空气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独特的 DNA 突变模式。他们发现,生活在污染更严重环境中的从不吸烟者,其肺癌肿瘤突变显著增多。研究还发现,与传统中草药中发现的致癌物马兜铃酸有关的特殊突变特征几乎只在台湾从不吸烟的肺癌病例中被发现。虽然马兜铃酸以前被认为与摄入膀胱癌、胃肠道癌、肾癌和肝癌有关,但这是第一次有证据表明马兜铃酸可能会导致肺癌。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资源都是海水,由于盐分过高而无法饮用。海水淡化厂可将海水淡化处理成饮用水,然而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香港研究团队在《ACS Energy Letters》发表研究成果,其研发出一种具有长链微气囊结构的海绵结构材料,结合阳光照射与简易塑料罩,成功实现盐水资源向淡水的转化。一项户外原理验证实验成功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产出可直接饮用的淡水,标志着实现低能耗可持续海水淡化技术的重大进展。在户外测试中,研究人员将这种材料置于盛有海水的蒸发容器中,上方覆盖弧形透明塑料罩。阳光加热海绵结构材料顶部时,仅会将水分蒸发为水蒸气(盐分会被阻隔)。蒸气在塑料罩内壁凝结为液态水,沿罩壁汇集至边缘,最终滴入蒸发容器下方的漏斗中,以另一容器盛放。经过 6 小时自然光照,该系统最终产出约 3 汤匙的饮用水。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并非天生比男性更容易被婴儿晚上的哭泣声惊醒。不过女性花在夜间照顾的可能性三倍于男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两项独立研究。第一项实验针对 142 名无孩成年人,结果发现女性对非常安静的声音的反应略强于男性。对于耳语级别的声音,无论是婴儿哭声还是常见的闹钟声,女性吵醒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14%。但如果声音的响度加强,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项研究中丹麦 117 位初为人父母的夫妇记录了他们一周内的夜间照护情况。结果显示,母亲夜间婴儿照护的可能性是父亲的三倍。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因素而非生理差异才能解释其中的差异。丹麦最近将陪产假从两周延长至十一周,可能有助于平衡父母之间的育儿责任。
科学家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探索用手习惯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左撇子更具创造力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 Daniel Casasanto 表示:“数据并不支持左撇子在创造性思维上存在优势。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在某些实验室测试中右撇子更具创造力,且有充分证据显示,在需要极高创造力的职业中,右撇子占比过高。”Casasanto 指出,左撇子保守估计约占人口的 10%,从科学角度看,他们本应在创造力上具有优势。这是因为发散思维,即在短时间内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决方案并建立意外联系的能力,更多由大脑右半球主导。荟萃分析显示,用手习惯与发散思维之间的关联几乎没有不同;若说有差异,右撇子在部分测试中反而略有优势。为什么人们一直相信左撇子具有特殊创造力?作者推测,一个因素是“左撇子特殊论”——左撇子本就稀有,而创造性天才也罕见,因此人们可能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另一个因素是大众观念中将创造性天才与精神疾病联系起来。左撇子更可能成为艺术家,且患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更高。
炎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但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炎症可能并非人类的普遍经历。研究表明,炎症性衰老(inflammaging)似乎是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副产物,在全球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人员分析了四个群体的数据:两个工业化群体以及两个非工业化的原住民群体(玻利维亚亚马逊地区的 Tsimane 人和马来西亚半岛的 Orang Asli 人)。尽管两个工业化群体的炎症特征相似,但在原住民群体中却并非如此,因为原住民群体的炎症水平主要受感染而非年龄的影响。大多数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在土著群体中很少见或基本不存在。研究人员发现,大约 66% 的 Tsimane 人至少有一种肠道寄生虫感染;超过 70% 的 Orang Asli 人存在流行性感染。炎症标志物与工业化群体的慢性病密切相关,但与土著群体无关。
美国联邦机构工作的科学家失去了对 Springer Nature 旗下知名期刊的访问权限。NASA、美国农业部、能源部以及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等机构都终止了对 Springer Nature 旗下期刊的订阅合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HHS) 首席发言人 Andrew Nixon 称这些期刊都是垃圾科学。美国反疫苗的卫生部长 Robert F. Kennedy Jr.此前表示要停止在 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AMA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因为它们都腐化了,变成了制药行业宣传的载体。制药行业显然是疫苗的支持者。他表示除非相关期刊做出改变,否则美国联邦机构将禁止 NIH 科学家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
Sci-Hub 创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筹资方式:模因币。2024 年 12 月,匿名支持者发行了模因币 $SCIHUB,该代币二成供应量将专门用于资助 Sci-Hub。项目的市值达到了 2000 万美元,Elbakyan 套现了 2% 的代币筹集到了 50 万美元。Sci-Hub 以前主要依靠比特币捐款,但此类捐款并不稳定,该平台已经停止更新期刊数据库,可能就是因为缺乏资金。资金危机促成了模因币的融资实验。但这场实验并非一帆风顺。一个重要原因是 $SCIHUB 不是 Sci-Hub 官方发行的,而是来自匿名人士,社区支持者并不信任该项目。Elbakyan 的解决方法是创建了一个 Sci-Hub 直接控制的新代币地址,将资金转移到该地址。加密货币社区成员指责此举是 rugging 了原始项目——rug 是一个加密货币行业的俚语,指的是放弃项目套现跑路。此事凸显了支持开放科学的 Elbakyan 与充斥着投机的加密货币行业之间的文化差异。Elbakyan 称,$SCIHUB 首先应被视为支持开放科学的一种捐赠,而不是一种投资工具。
芬兰坦佩雷大学及德国、印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当单个光子“分裂”为一对光子时,其轨道角动量保持守恒。这项突破性研究首次在量子尺度验证了物理学核心要义之一——守恒定律,为开发应用于计算、通信和传感领域的复杂量子态提供了全新思路。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它界定了物理过程中“可行”与“禁行”的边界。在量子世界,每个光子都携带明确的轨道角动量。根据守恒定律,这种特性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必须守恒,即初始轨道角动量为零的光子分裂后,两个新生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之和必须归零。这意味着若其中一个光子具有特定轨道角动量,其伴生光子必然呈现相反量值。虽然传统激光实验已多次验证角动量守恒定律,但针对单个光子的验证尚属首次。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团队与德法研究人员合作在 PNAS 期刊发表论文,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 30万 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 5 万年前。考古学研究发现,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可追溯至约 170 万年前。但关于人类究竟何时开始大规模用火,目前仍难以给出确切的答案。黑碳是生物质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一系列含碳化合物的统称。鉴于其芳香族结构具备高度稳定性,黑碳能够在沉积环境中得以长期留存。以大河作为主要沉积物源区的边缘海,其沉积物中的黑碳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大陆尺度的火活动状况。研究认为,5 万年前的冰期,现代人类开启了第二次走出非洲的迁徙历程。冰期海平面下降,印太暖池区大面积的陆架出露为陆地,雨林屏障作用减弱,使得人类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就迅速扩散至东亚、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人口的急剧扩张极大地促进了用火频率的上升。此外,冰期气候寒冷,食物资源相对匮乏,人类对用火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共同促成了 5 万年前成为人类开始大规模用火的关键时间节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人类可能在末次冰期就已经通过用火在全球碳循环演变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一项研究发现,倭黑猩猩在听到笑声后,更可能去接近一个平时不会触碰的东西。这项研究对 4 只经过训练的倭黑猩猩进行了监测,它们会根据盒子是否装有食物而与盒子互动或忽略盒子,这项研究表明,听到积极的声音可能会影响它们的觅食和搜索行为。在研究中,4 只倭猩猩被安排熟悉一个有食物奖励的黑盒子和一个空的白盒子,并被训练按一个按钮拒绝白盒子。此外,有 3 个“模棱两可”的盒子(浅灰、中灰和深灰)间歇呈现,在50% 的盒子中含有食物奖励。测试在播放倭猩猩笑声或环境风声的情况下进行,播放时间持续7分28秒。研究显示,倭猩猩在93%的情况下会接近黑盒子,仅在1%的情况下接近白盒子。而在提供灰色盒子时,倭黑猩猩接近深灰盒子的情况较浅灰的频繁。综合所有灰色盒子的试验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倭灰猩猩在听到笑声录音后更容易检查灰色盒子,其接近灰盒子的概率较环境风声的情况高了3.4倍。研究人员认为,笑声可能引发了倭黑猩猩的情感共鸣,影响了它们的行为,使其更容易接近一个模棱两可的刺激物。
过度捕捞导致东波罗的海鳕鱼数量锐减,但过去三十年鱼的体型也在神秘的急剧缩小了。现在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组证据,表明密集捕捞导致了鱼体型的快速演化,它们的平均体长自 1990 年代以来缩小了一半。鳕鱼成年体长的中位数从 1996 年的 40 厘米减少到 2019 年的 20 厘米,成年体体重中位数从 1996 年的 1356 克缩小到了 2019 年的 272 克,20 多年体重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这项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在鳕鱼种群 DNA 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导致体型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拖网捕鱼的网眼尺寸。拖网捕鱼旨在对鱼体型大小进行选择性捕捞,法律规定了最小网眼尺寸,旨在保护体型较小的鱼,确保小鱼在被捕获之前能成熟并产卵。然而此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催生了选择性演化压力,使体型较小的鱼更易逃脱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