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ken:feigaobox@gmail.com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26日21时18分 星期五 评论到 Twitter 宣布付费访问内容功能
- 国产电影有看的必要吗?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20325617 在 2021年02月24日08时32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陈思诚是怎么把《唐人街探案3》玩脱的?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20时36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15时03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新时代粮票,限制公职人员的消费方式。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7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科兴不哭,这是美国人的新闻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4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Powered by Xiaomi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1年02月22日16时22分 星期一 评论到 中国开发出猴脸人脸识别
- 天气控制器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16时40分 星期四 评论到 中国计划扩大人工影响天气
- 信你个鬼哦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04时21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LC 4.0 新界面预览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17日21时33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ASA 毅力号漫游车将在周四尝试登陆火星
solidot此次改版内容包括服务器更新、编程语言、网站后台管理的优化、页面和操作流程的优化等。

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对今天的佛教徒来说是神圣的,而对古代的丹尼索瓦人来说则是一个休息的地方。中国兰州大学的考古学家在《科学》期刊上报告首次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之外发现丹尼索瓦人的 DNA。白石崖溶洞海拔 3280 米,常年温度 6-8 度,兰州大学张东菊教授团队从 2018 年 12 月开始对遗址进行首次正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他们从样本中收集到了 242 个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线粒体 DNA。分析显示,沉积物中的动物古 DNA 包括犀牛、鬣狗等灭绝动物,同时成功获得了古人类线粒体 DNA,进一步对比分析显示,这就是丹尼索瓦人的 DNA。测年分析认为,丹尼索瓦人主要出现于距今 6 万年和 10 万年前。
1896 年,一位悲痛的女士来到她的兽医的办公室,提出一个不同寻常的要求:她的狗刚去世,她想给它一个合适的葬礼。富有同情心的兽医在他的苹果园提供了一块墓地。消息传开后,兽医被类似的请求所包围。他的乡村别墅最后变成了美国第一个宠物公墓,是 7 万多只狗、猫和其它动物的安息地。对 1881 年到 1991 年之间的 1169 块墓碑的研究显示,自第一个宠物被墓葬后,我们与宠物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宠物从简单的朋友变成了家庭的一员,它们甚至被赋予家庭成员的名字(如 Mommy’s Little Angel “妈咪的小天使”)。早期的宠物墓往很简单,通常只有宠物的名字和日期。二战之后,宠物越来越多的成为家庭的一员来悼念,并且出现了更多猫的墓碑。
根据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人类大脑在出生时就对语言文字具有敏感性。通过分析新生儿的大脑扫描图,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视觉单词形成区”(VWFA)与大脑的语言网络相连。VWFA 是专门为识字阅读而设计的。研究人员曾认为,VWFA 在开始时与视觉皮层的其他部分没有区别,这些部分对面孔、场景或其他物体很敏感,但在儿童开始学习识字后,后天经历重塑了 VWFA。但研究人员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即使在出生时,比起大脑的其他区域,VWFA 与大脑语言网络的功能联系也更为紧密。
研究人员利用中国日益庞大的业余观鸟者长达 20 多年的记录绘制了 1400 种鸟类的分布图,并预测它们未来的分布范围。研究报告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观察鸟类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在过去二十年快速发展,许多大学都有观鸟小组,他们将自己的观察发表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这个网站上,由专家进行筛选确保精确。利用公民科学家的记录,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绘制了 1400 种鸟类的分布范围图,模拟了气候变化对鸟类未来分布范围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气温变暖将促使许多鸟类向北迁徙,大约 240 种鸟的活动范围将会缩小。候鸟和一些中国独有的罕见鸟类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考古学家在秘鲁纳斯卡发现了 2000 年前的巨型猫图。纳斯卡以及帕尔帕线条在 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纳斯卡巨画最早是在 1927 年通过空中观测时发现的。当地曾发现过蜂鸟、猴子和虎鲸的巨画,最新发现的巨猫图长 30 米,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前 100 年,被认为比之前发现的巨画更为古老。
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称,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被拍到穿过一个人造绳桥,这个绳桥连接了它们林冠生境的巨大空隙,表明人造绳桥或有利于这类珍稀灵长类动物的保育行动。海南长臂猿只在海南岛的森林中被发现。在栖息地内,它们会在地面上的树木之间穿梭,而天然或人为的林冠空隙会将种群局限在特定区域内,限制它们的觅食繁殖机会,增加被捕食的风险。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陈辈乐 2015 年和同事替海南长臂猿搭建了一个人造树冠桥,帮助它们在两个被自然滑坡形成的一个 15 米宽的浅沟隔开的生境之间移动。该人造树冠桥安装后的第 176 天,海南长臂猿第一次被拍到穿过了绳桥。在研究开展的 470 天里,共记录下长臂猿使用绳桥的 208 张照片和 53 个视频。
水熊虫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著称,它是已知唯一一种能在太空真空环境生存下来的动物。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水熊虫能承受致命紫外线辐射。这种水熊虫是在无意中发现的。印度科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从校园里收集了水熊虫,然后将它们暴露在极端条件下,其中包括杀菌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的剂量为每平米 1 干焦,能在 5 分钟内杀死细菌和蛔虫,15 分钟的照射对水熊虫也具有致命性。但有一种水熊虫却全部生存了下来。研究人员增加照射剂量后,六成以上的这种水熊虫寿命超过了 60 天。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水熊虫皮肤下有一种荧光物质能将紫外线转换为无害的蓝光。
部分新冠患者出现了被称为新冠脑雾(Covid brain fog)的后遗症,包括失忆、思维混乱、注意力难集中、头晕和遗忘日常词汇等令人困扰的认知症状。新冠幸存者说,脑雾正在损害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正常机能。科学家们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脑雾,这种现象差异很大,甚至影响到那些只有轻微新冠症状并且以前没有任何疾病的人。主流理论认为,当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没有停止,或是通向大脑的血管出现炎症,脑雾就会出现。神经学家说,到目前为止,核磁共振扫描并未显示出受损的大脑区域。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体,已有研究认为 SARS-CoV-2 可能起源于蝙蝠,除感染人外,还可以感染猫、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种传播过程或中间宿主仍不清楚。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ell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论文,发现了 SARS-CoV-2 具有广泛的可能宿主范围,同时根据病毒刺突(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 ACE2 的结合能力,排除了一些潜在的宿主,有助于寻找真正的中间宿主,强调了监测易感动物的必要性,防止其成为新的传播源头,导致疫情再次暴发。研究结果显示,SARS-CoV-2 RBD 可以与多个物种(17/26)ACE2 相互作用,包括灵长目(猴)、兔形目(兔)、鳞甲目(马来穿山甲)、食肉目(猫、果子狸、狐狸、狗、貉)、奇蹄目(马)、偶蹄目(猪、野生双峰驼、羊驼、牛、山羊、绵羊)和翼手目(小棕蝠、棕果蝠),并且这些物种的 ACE2 可以介导 SARS-CoV-2 假病毒进入细胞;同时研究还发现 SARS-CoV RBD 除了可以结合上述 17 个物种 ACE2 外,还可以结合小鼠(啮齿目)的 ACE2,表明 SARS-CoV 的宿主受体范围可能与 SARS-CoV-2 不同。研究也排除了一些 SARS-CoV-2 的潜在中间宿主,包括啮齿目(豚鼠、大鼠、小鼠)、翼手目(马铁菊头蝠、中华菊头蝠、菲菊头蝠)、食虫目(西欧刺猬)、非洲兽总目(小马岛猬)、和鸡形目(鸡),这为寻找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提供了重要线索。
澳大利亚政府科研机构 CSIRO 发现,新冠病毒能在手机屏幕和 ATM 等表面最长能存活 28 天。CSIRO 科学家测试了病毒在棉花、纸张、不锈钢、玻璃和乙烯基等表面的存活时间。研究结果(PDF)发表在《Virology Journal》 上。此前的研究发现病毒在气溶胶中检测出的时间最长 3 个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检测出得时间最长三天。但新研究发现病毒在失去效力前能在绝大部分表面存活 6 到 7 天。他们发现,即使在两周之后仍然有许多活的病毒潜在能传染给人。在玻璃和纸钞等表面一个月后仍然能发现病毒。专家表示,人更容易通过打喷嚏直接接触新冠病毒。但如果有人在触摸脸、鼻或嘴之前接触被污染表面,那么他们仍然可能受到感染。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音速的上限:每秒 36 千米。声波或光波是一种扰动,将能量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声波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根据介质的性质而有着不同的传输速度,在固体中传输的速度要远快于液体或气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对速度设定了一个绝对上限:即光速每秒约 30 万千米。在这之前还不知道声波是否有速度上限。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声速上限预测基于两个基本常数:精细结构常数和光电子质量比。

位于南非的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坐落在一个宾夕法尼亚州大小的无线电静默区,连手机都是禁止的。但这些预防措施无法抵挡来自天空的威胁。数以万计的宽带卫星将向地面发射大量的无线电波。SpaceX 公司已经发射了数百颗 Starlink 宽带卫星,因为其在光学望远镜视场中留下明亮的条痕而招致了天文学家的愤怒。现在射电天文学家也对此表达了担忧。
平方公里阵发表报告,分析了 Starlink 等宽带卫星星座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影响。天文学家发现宽带卫星会干扰到平方公里阵计划使用的一个射电波道,妨碍对太空有机分子和水分子的搜索。SpaceX 承诺将解决这些担忧。
哥本哈根大学的化学家 Jiwoong Lee 发明了一种技术,利用二氧化碳在数分钟内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整个过程无需利用电力。全世界超过 8 亿人无法获取到干净的饮用水,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 33 亿。海水是世界许多地方的饮用水来源,而现代海水淡化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能耗。海水淡化厂需要大量电力。Jiwoong Lee 发明的技术是将联氨(diamine)放入到盐水中,能与二氧化碳结合,像海绵一样吸收盐分。整个过程耗时 1-10 分钟。一旦移除二氧化碳,盐就会释放出来。联氨可以重复使用。在实验室中,这种方法能移除海水中 99.6% 的盐分。研究人员仍然在优化这项技术,降低成本,以最少的能耗实现海水净化。
耳鸣影响全世界 15% 的人口,其成因难以理解症状更难治疗。对部分人而言,耳鸣是听到真实的声音,耳朵内发生反复的肌肉收缩;对许多人来说,耳鸣是大脑感知到了不存在的声音,原因可能是听力损失导致的大脑对听不到的声音频率的过度补偿。现在,科学家通过实验显示组合电击舌头和声音疗法能缓解耳鸣症状最长一年时间。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 Hubert Lim 意外发现了舌头在治疗耳鸣中的作用。他在几年前尝试了深层脑刺激技术去恢复患者的听力。在实验中,有患者报告耳鸣消失了。他和同事随后展开实验去寻找缓解耳鸣的电击最佳目标。在测试了耳朵、 脖子、 四肢以及“你知道的地方”之后,他们发现舌头是最佳目标。
2020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在开发基因编辑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科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体研究机构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加州伯克利的 Jennifer A. Doudna。她们开发了 CRISPR/Cas9,利用 CRISPR/Cas9 研究人员可以用非常精准的方式改变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基因。这项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疗法,也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启了新的一扇窗。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 Claes Gustafsson 表示:这项基因工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是影响了所有人类,它不仅是基础科学的一大进展,也培育出新的作物与创新的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