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ken:feigaobox@gmail.com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26日21时18分 星期五 评论到 Twitter 宣布付费访问内容功能
- 国产电影有看的必要吗?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520325617 在 2021年02月24日08时32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陈思诚是怎么把《唐人街探案3》玩脱的?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20时36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1 points, 一般) by podleader 在 2021年02月23日15时03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新时代粮票,限制公职人员的消费方式。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7分 星期二 评论到 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意图
- 科兴不哭,这是美国人的新闻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1年02月23日09时54分 星期二 评论到 美国订购了 48% 的疫苗
- Powered by Xiaomi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1年02月22日16时22分 星期一 评论到 中国开发出猴脸人脸识别
- 天气控制器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16时40分 星期四 评论到 中国计划扩大人工影响天气
- 信你个鬼哦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1年02月18日04时21分 星期四 评论到 VLC 4.0 新界面预览
- (1 points, 一般) by zhaokaifeng_com 在 2021年02月17日21时33分 星期三 评论到 NASA 毅力号漫游车将在周四尝试登陆火星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驯鹿游牧人发现了一只冰河时期保存下来的熊。这只熊在俄罗斯东北方的利亚霍夫群岛(Lyakhovsky Islands)被发现,当地的永冻层融化导致熊的躯体被人发现。据信这只熊生活在距今 22000 年至 39500 年以前,被发现的时候,熊的牙齿和鼻子都保存完好无损。位于雅库茨克的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对熊进行仔细研究。科学家表示这次的发现史无前例。古生物研究学者格里戈利瓦(Lena Grigorieva)表示,这只熊是同类动物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整保存下来的,体内软组织都还保存着。俄罗斯东北大学表示,将邀请俄罗斯其他地方的科学家一起参与研究。
每个学生都知道,猫有四条腿,人有两条腿,蜘蛛则有八条腿。四肢的数量是不可改变的,由遗传编码设定。但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海葵的腿数量比这些动物多得多。它是第一个被证明能根据食量长出新肢体的物种。海葵是一种形似葵花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捕食性动物,利用含有毒液的触手捕捉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但科学家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海葵只有 4 个触手,而有的却多达 24 个。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饲养了一千多只海葵。研究人员观察到海葵吃得越多触手出现的越多。他们发现海葵有一个关联营养摄入与发育的细胞信号通路,阻断该通路后吃了食物也不会长触手。
科学家宣布在金星大气中探测到“不应该出现的化合物”磷化氢。这种化合物在金星的大气条件下是不稳定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方法创造它。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在地球上,磷化氢被认为是由厌氧生物产生的气体。金星的地表条件对生命很不友好,但上层云盖的环境较为温和。不过,云层的组成偏强酸性,磷化氢在这种条件下会迅速分解。研究团队考察了可能产生磷化氢的不同方式,包括来自金星地表、微陨星、闪电或云层内部的化学过程。最终,他们无法确定这些微量磷化氢的来源。研究人员目前认为,探测到磷化氢尚无法作为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有力证据,但可以表明金星上可能发生着未知的地质或化学过程。鉴于此,他们认为有必要立即开展进一步观测和模拟,寻找金星大气中磷化氢的来源。
突破奖基金会公布了 2021 年度的各个奖项。突破奖基金会由多名亿万富翁资助成立,其中包括 Google 联合创始人 Sergey Brin、马云及其妻子张瑛、俄罗斯互联网风投家 Yuri 和 Julia Milner 夫妇、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和 Priscilla Chan。基础物理特别突破奖授予了 1972 年诺贝尔奖得主 Steven Weinberg,以表彰他在标准模型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 Eric Adelberger,Jens Gundlach 和 Blayne Heckel;生命科学奖颁发给 David Baker、Catherine Dulac、Dennis Lo 和 Richard Youle;数学奖颁给了 2014 年菲尔茨奖得主 Martin Hairer 爵士,以表彰他对随机分析等领域的贡献。新视野奖颁发 12 名处于职业早期阶段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其中包括加州伯克利的 Song Sun 和俄勒冈大学的 Tien-Tien Yu。
圣路易斯动物园的一条大约 62 岁的球蟒产下了 7 个卵,它的寿命已经比球蟒的通常寿命长了 20 年,而且至少 15 年没有接触过雄性蟒蛇。球蟒是最小的蟒蛇种类之一,无性繁殖虽然罕见但并非不可能。动物园的爬虫类经理 Mark Wanner 说,球蟒通常只能活 30 到 40 年,活到超过 60 年已经令人难以置信了,更不用说产卵了。动物园有记录以来寿命最长的蛇是费城动物园一条 47 岁的球蟒。这条蛇产下的卵被取走了两个,以进行基因取样帮助判断是有性还是无性繁殖。蛇类能储存精液以延迟受精,但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延迟受精是 7 年。 7 个卵中的剩余 5 个有 3 个孵化器内,2 个已经死亡。这条蟒蛇是在 1961 年进入动物园的,当时的年龄大约 3 岁。
根据发表在《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天文学家利用位于西澳洲的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MWA)天线阵去探测外太空的无线电信号,搜索地外文明的信号。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船帆星座,该区域有大量的恒星爆炸和死亡,为新恒星的形成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天文学家使用 MWA 对船帆星座监听了 17 小时,捕捉了 1030 万颗恒星的信号,但未发现外星科技的任何信号。
对于绝大多数人造传感器来说,噪声是一个需要被抑制的问题。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引入恰到好处的噪声能增强普通传感器无法感知的微弱信号,使其能达到可检测出的水平。引入噪声增强微弱信号是动物世界常见的现象。举例来说,生活在浑水中的匙吻鲟(paddlefish)无法看见它们的食物水蚤,它有电感受器能接收 50 米外的水蚤发出的微弱电信号。通过增加噪声,它的电信号接收距离能增加到 75 到 100 米。另一个例子是吉丁虫(Jewel beetle),它能发现 50 英里外的森林大火,而最先进的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只有 10 到 20
英里,原因是动物利用了名叫随机共振的现象。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这项研究可广泛用于低功耗应用场景的物联网。
量子理论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我们只能在这里或那里观察到它,因为观察会导致坍缩,粒子会随机出现在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但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量子态坍缩?物理学家对此有争论,他们提出的一种解释是引力假说。但根据意大利 Gran Sasso 国家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引力不太可能是量子坍缩的原因。引力假说来自 1960 年代的 Károlyházy Frigyes 和 1980 年代 Lajos Diósi。其基本思想认为引力场会抗拒粒子的叠加态,当一个粒子既处于这里又处于那里,其引力场也会尝试同时在两地,但这个场不能长时间忍受这一张力,它坍缩了,而粒子也随之而去。牛津的著名数学家彭罗斯(Roger Penrose)支持这一假说,认为它消除了所谓测量导致坍缩的人类中心论,他说坍缩发生在物理学中,而不是因为有人来看它。对于最新的实验,彭罗斯表示他在疫情期间设计了一个改进模型,而实验并没有真正测试他的版本。
大约三千年前,数千名战士在今天德国北部的 Tollense 河畔展开一场大战。过去十年,考古学家挖掘出埋在沼泽里的数百人的遗骸。它是至今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史前冲突之一。对残骸的基因测序发现,这些战士无法消化鲜奶。研究报告发表在《Cell Biology》期刊上。研究人员测序了 14 个遗骸的 DNA,发现他们都来自今天的德国、波兰和捷克。14 个遗骸有 2 个来自女性。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战士都没有携带能消化牛奶的基因突变。被称为乳糖酶耐受性的突变在今天的欧洲人中间很常见。此前的研究发现,乳糖酶耐受性在公元 500 年的德国部分地区就已经很常见了,在公元 1000 年扩散到了整个地区。这一时间与那次大战相距 2000 年。这意味着在大约一百代内,乳糖酶耐受性的基因突变渗透到了整个欧洲人口。研究人员称,这是至今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最强势的基因选择。
多年来,研究东南亚的考古学家一直困惑于 “失踪的千年”——这一时期大约在 6000 年前至 4000 年前,其间几乎没有人类定居的踪迹。根据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考古学家 Joyce White 认为这些定居点可能消失了,因为一场大旱迫使人们到别处寻找水源。为重现那个时代的气候,White 和同事调查了老挝北部一个洞穴中的石笋。通过分析这种缓慢沉积的岩石含量,研究人员不仅可以测定其年龄,还可以测量它当时的湿润程度。研究人员发现,洞穴中的降雨量相对稳定了 4000 多年,然后在大约 5100 年前到 3500 年前突然减少。这表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一场持续了 1000 多年的长期干旱。
意识是连续的(即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意识),还是离散的(即只在特定的时刻有意识)?这个自圣奥古斯丁以来长达 1500 年之久的争论最近有了新的结论。研究人员用一个新模型回答了这个古老的问题,该模型结合了连续的时刻和离散的时间点,最终得出结论是:可能两者都有。研究报告发表在《认知科学趋势》上。由于意识抽象的本质,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定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知觉。比如,当一个人在早上醒来或从麻醉中醒来时,他会从无意识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状态。大多数哲学家都赞同连续有意识感知的观点,因为它遵循了人类的基本直觉。科学家也提出了,人类只有在特定时刻才有意识的概念,其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时间点所持续的时间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研究人员称,想象一下骑自行车。如果你摔倒了,等着隔半秒的反应,那你就没办法在落地之前扶住自己。然而,当信息整合时,如果你将短暂的意识时刻与较长时间的无意识处理相结合,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所感知到的,然后你就能稳住自己。研究人员表示,思想和环境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更新,你有意识的自我利用这些更新,看看它们是否有意义。如果没有,你就可以改变你的路线。
美国 LIGO 和意大利 Virgo 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但黑洞的质量令科学家感到困惑。黑洞合并最早发现于 2019 年 5 月 21 日,被命名为 GW190521。两个探测器感应到了黑洞合并产生的最后四个波纹,波纹频率在一百毫秒内从 30 赫兹升至 80 赫兹。根据探测到的引力波,天文学家可以估算黑洞质量。此次合并事件中,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 85 倍和 66 倍,合并后形成的新黑洞质量接近 150 个太阳。按现有理论,如此质量级别的黑洞不太可能发生合并。一颗大恒星的坍缩会导致黑洞的形成,而由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其质量不会在 65-120 倍太阳质量之间。因为恒星即将寿终正寝时,炽热的核心会触发氧核爆炸聚变,导致整个星球被撕裂。此外,大型黑洞的合并往往更早发生,不会被探测器发现。为了解释这一探测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原始黑洞会自发演变出一批黑洞,这些黑洞规模大小不一。而黑洞之所以足够大,是因为它们早期已经发生过合并事件。
Sorowako 位于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中心,曾经有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许多植物未见于其它地方。但这个小镇后来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镍矿矿场,一家公司就开采了全球 5% 的镍矿供应。为了采矿,大部分植物都砍伐光了。2004 年,Tadulako 大学讲师、土壤生物学家 Aiyen Tjoa 来到了 Sorowako,发现当地只剩下贫瘠的土壤和尘土飞扬的马路。但有小一部分灌木丛和小树幸存了下来。Tjoa 想知道它们是如何适应富含镍矿的环境,猜测这些植物能从环境中吸收镍并储存起来。这些富含镍的植物有可能成为镍矿的替代来源,能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开采镍。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了数十种喜好镍的植物,但此类植物在印尼却很少发现,而印尼是世界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有着世界最大的矿矿场,应该会找到嗜好镍的植物。Tjoa 认为只是因为没人去寻找。她开始了漫长的搜寻工作。她至今发现了多种嗜好镍的印尼本土植物。
根据发表在《Nature Precision Onc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蜜蜂毒液能快速杀死乳腺癌细胞。研究还发现,毒液主要成分与现有化疗药物组合使用,能有效遏制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从事这项研究的 Harry Perkins 医学研究所 Ciara Duffy 博士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方法。三阴性乳腺癌占到了乳腺癌的 10% 至 15%,目前还没有临床有效的靶向疗法。研究显示,特定浓度的蜜蜂毒液能在 60 分钟内百分之一百杀死三阴性乳腺癌和富含 HER2 的乳腺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甚微。Duffy 博士称,毒液中名叫 melittin 的成分是导致癌细胞死亡的杀手。melittin 的作用是进入细胞质膜,形成孔隙,导致细胞死亡。melittin 的另一个作用是干扰癌症信号通路,这是癌细胞生长和复制的基础。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男女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应对的差异。研究报告发表在上周的《自然》期刊上。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全世界新冠感染者突破了 2500 万,死亡人数超过 85 万,其中男性占了死亡病例的六成。研究人员从未感染的对照组和感染的患者身上收集了鼻部、唾液和血液样本,跟踪患者观测不同人的免疫应答差异。在对比男性和女性感染者时,研究人员发现了感染早期男女免疫应答的显著差异。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产生了更强烈和持续的 T 细胞反应。T 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杀死感染的细胞。男性患者不良的 T 细胞反应与疾病结局较差存在关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先天免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较高(这些信号分子参与将免疫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但其中一些因子的水平在男性患者中高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较高的先天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较差的疾病反应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患者可能受益于提高 T 细胞反应的疗法,而女性患者可能受益于抑制早期先天免疫反应的疗法。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提醒说,他们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改变男性和女性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潜在因素。
根据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地球的固态内核只有 10 亿到 13 亿年历史。中美科学家通过将激光加热的铁样品在两个金刚石砧之间挤压从而创造出类似于地球核心的环境,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年龄位于此前 13 亿至 45 亿年估计年龄谱的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项仅 5.65 亿岁的估计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地核的热流量,以及为“地球发电机”提供动力的能量来源。研究者四川大学张友君副教授解释称,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铁构成,分为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高温的铁地核通过热传导向地幔中传递热量,因此地核的热导率是确定地核许多属性包括内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发电机”如何驱动的关键。“地球发动机”则是指带电的富铁液态外核的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