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ken:feigaobox@gmail.com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unity 到底有什么好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2年07月05日11时17分 星期二 评论到 Ubuntu Unity 桌面复活
- 这不科学 (1 points, 一般) by qq33357486 在 2022年07月04日20时22分 星期一 评论到 Ubuntu Unity 桌面复活
- 吃便便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2年07月04日12时34分 星期一 评论到 现代城市居民失去了半数肠道微生物群
- 来自 ctOS 部门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2年07月01日21时15分 星期五 评论到 新算法提前一周预测未来犯罪准确率 90%
- 找原因 (1 points, 一般) by lrobot 在 2022年07月01日20时03分 星期五 评论到 通用无人驾驶出租车挤在一起堵塞了旧金山的交通
- 感谢 neovim 的出现,否则 vim 还在 v7.999.9999 上墨迹 (1 points, 一般) by cupen 在 2022年07月01日00时40分 星期五 评论到 Vim 9.0 发布
- 果然是高速飞行 (1 points, 一般) by liangl_dong 在 2022年06月30日10时23分 星期四 评论到 研究人员发布开源软硬件自主四旋翼无人机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656463655 在 2022年06月29日08时48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阿里巴巴性侵案客户被判 18 个月
- “明日黄花”这个词 (1 points, 一般) by Reinhardt 在 2022年06月27日16时2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今天的程序太臃肿了
- 没用 (1 points, 一般) by jerry 在 2022年06月24日14时44分 星期五 评论到 7-zip 支持 Windows Mark-of-the-Web 安全功能


一颗巨大的流浪行星被发现能产生让地球极光相形见绌的明亮极光。根据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 光年外的这颗流浪行星磁场强度 400 万倍于地磁场,质量 12.7 倍于木星。这颗没有恒星的行星编号为 SIMP J01365663+0933473,它产生如此强极光的原因未知。地球上的极光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磁场吸引,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发生碰撞产生的发光现象。木星离太阳太遥远而不受太阳风的影响,它的带电粒子来自于它的卫星。研究人员怀疑,这颗流浪行星也有卫星。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最大行星周围发现了 12 颗新卫星,而其中两颗卫星的轨道将会导致它们相撞。如果相撞的话,地球上的人将会观察到,但相撞在近期不可能发生。研究人员是在搜寻神秘的第九行星时发现这些卫星的,新发现的卫星将木星的卫星总数增至 79 颗。12 颗新卫星有 9 颗是逆行的,也就是它们运行的方向与行星旋转的方向相反。有 2 颗卫星的轨道是顺行的,与木星的旋转方向相同。第 12 颗卫星的轨道也是顺行,但与其它卫星的轨道有交叉。天文学家将其形容为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这颗卫星以罗马主神朱庇特的曾孙女的名字命名为 Valetudo。Valetudo 的直径不到一公里,研究人员怀疑它可能是一颗更大的卫星相撞后的残余,认为相撞的频率大约为 10 亿年。
科学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两篇 论文,报告了对南极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探测到的一个高能中微子事件的观察结果。中微子非常小,与普通物质几乎不发生作用,它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建成于 2010 年,利用表面 2 公里下的 5,160 个光学探测器去探测中微子信号。它有一个自动警告系统,会在探测到高能中微子信号之后发送给全世界的天文台,对其源头进行后续跟踪。2017 年 9 月 22 日,冰立方探测到了一个被命名为 170922A 的中微子事件,43 秒后它向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发去警告。天文学家随后利用各种设备跟踪中微子的源头到耀变体 TXS 0506+056。耀变体是目前已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活动现象之一。TXS 0506+056 位于 40 亿光年外的猎户星座。
NASA 上周宣布,开普勒望远镜燃料即将耗尽因此让其进入到休眠状态。开普勒望远镜于 2009 年 3 月发射,其主要任务是搜寻系外行星。至今它已确认了 2,650 颗系外行星。望远镜在 2013 年 5 月遭遇过一次危机,用于对准目标星域的陀螺仪使用的四个反应轮中的两个失效。NASA 任务科学家找到了一个聪明的方法解决了这次危机:利用来自太阳的压力提供额外的定位辅助。开普勒在 2014 年恢复工作,进入到了 K2 阶段。这次的休眠将持续到 8 月 2 日,在第 18 次观测任务数据下载之后,它将利用剩余燃料执行第 19 次任务。开普勒的接替者 The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 (TESS) 已经于 2018 年 4 月发射,5 月产生了测试图像。TESS 是开普勒的一次大升级,观测区域是开普勒的约 400 倍。
为了寻找太阳系中的地外生命,NASA 将目光瞄准了木星卫星欧罗巴(木卫二),它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向这颗冰卫星展开两次耗资巨大的探索任务。行星科学家 Carolyn Porco 认为 NASA 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个我们更了解的世界恩克拉多斯(土卫二)。通过卡西尼号探测器,人类对土星的卫星有了更多了解,恩克拉多斯也有液态海洋,它喷射出的羽流中发现大量有机分子,它是寻找地外生命的最诱人地点之一,相比之下欧罗巴则所知不多。探索恩克拉多斯的费用也比欧罗巴廉价得多,不需要登陆去收集证据,只需要从羽流附近飞过。
天文学家首次拍摄到了一颗行星正在围绕恒星的尘埃和气体圆盘中形成的照片。年轻的矮星 PDS 70 年龄不到一千万年,其类行星伴星 PDS 70b 年龄大约在 500 到 600 万年之间。这颗形成中的行星大小是木星的数倍,可能有云状大气层。这颗行星的轨道距离与母星较远,类似太阳系中的天王星与太阳,它环绕矮星一周需要 118 年,其表面温度超过一千度,比太阳系中的任何行星的温度都高。对 PDS 70b 的观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

去年 10 月,天文学家利用夏威夷的巡天望远镜 Pan-STARRS1 发现了一颗奇怪的天体 `Oumuamua。`Oumuamua 在夏威夷语中的意思是 “第一信使”,它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第一颗星际天体。访问太阳系的星际天体肯定很多,而它是第一颗被人类密切观察并确认的星际天体。`Oumuamua 有着雪茄外形,与我们在太阳系观察到的天体存在显著差异,它正在加速远离太阳系。但它究竟是小行星还是彗星?天文学家本周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根据多个望远镜对'Oumuamua 轨道的测量,发现它除了受到来自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作用外,它的加速还受到了非引力的作用力,这种非引力的力是气体和尘埃释出导致的,而这正是彗星的特征。`Oumuamua 是一颗彗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用于探索生命起源的 “隼鸟 2 号” 探测器抵达目的地 “龙宫” 小行星。隼鸟 2 号于 2014 年 12 月发射,其目标是小行星 162173 号,aka 龙宫,这颗小行星被认为存在接近生命起源的有机物和水。JAXA 已确认隼鸟 2 号于 27 日上午 8 时 35 分抵达相距龙宫约 20 公里的目标地点。隼鸟 2 号处于正常状态。隼鸟 2 号将与环绕太阳的龙宫并行,在 2019 年底之前展开观测,尝试进行 3 次着陆。目标是采集表面的岩石,并计划射出金属弹,挖掘地下深处,采集地下的沉睡物质。隼鸟 2 号计划到 2020 年底将采集的标本带回地球。这些岩石将成为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研究资料。

NASA “新视野” 号探测器拍摄的冥王星照片显示了一批呈带状分布的丘状物,绵延约 75 公里。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论文, 这种与地球上的沙丘颇为相似的丘状物可能是甲烷冰微粒堆积成的。冥王星沙丘之间的距离从 400 米到 1000 米不等,排列颇有规律,互相之间的角度与附近山坡角度有关,这都显示它们是山间吹来的风造就的。“沙丘”之间还有一些深色条纹,也符合风吹散深色物质产生的特征。研究人员说,冥王星大气稀薄、风力微弱,山风本身可能不足以卷起冰粒。不过在阳光照射下,冰川的氮冰表面气化,氮气散逸的过程中带起冰粒,与风力作用一起使冰粒移动、堆积。
天文学家在木星周围发现一个来自星际空间的永久访客。太阳系内的绝大部分天体包括所有行星其轨道运行方式都是逆时针。2014 年首次发现的小行星 2015 BZ509 或 "Bee-Zed"与木星共享逆行轨道,其运行轨道是以顺时针方式逆行。它没有被气态巨行星弹射出去,而是能稳定运行而又不与木星相撞。对这颗小行星的进一步研究发现,BZ509 以围绕木星相同的时间围绕太阳飞行,这意味着两者之间有引力相互作用。计算机模拟显示,小行星可能源自星际空间在飞过太阳系时被木星的引力捕获。天文学家认为它不太可能是太阳系唯一的移民。研究报告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上。
天文学家在《自然》期刊上报告,系外行星 WASP-96b 的大气层无云。研究人员利用欧洲 8.2 米口径甚大望远镜(VLT),在 WASP-96b 经过主恒星前面时,测量出了它所导致的恒星星光的减弱,从而确定了其大气组成。研究人员解释,原子和分子有独特的光谱 “指纹”,可用于检测它们在天体中的存在。人们一直预测,钠会存在于热气态巨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且只有在大气层无云的情况下,钠才会被观测到。在最新研究中,WASP-96b 的光谱显示出了钠的完整 “指纹”,由此,科学家推断 WASP-96b 的大气层无云。WASP-96b 是一个典型的热气态巨行星,表面平衡温度约为 1027℃,质量与土星相当。
第一颗立方体卫星发射于 2003 年,不到 10 年里超过 100 颗卫星发射到了地球轨道。太空行业还在争论这种 2kg 到 15kg 微型卫星究竟是一种玩具,还是一种改变我们对地球及太阳系观察和研究的破坏性技术。现在,首批立方体卫星飞离地球开始探索太阳系了。NASA 的卫星 Mars Cube One 或 MarCO-A 和 -B 开始了它们测试立方体卫星探索深空可行性的研究。大型卫星代价不菲,研究和制造的复杂度都比微型卫星高得多。如果立方体卫星证明了它们的价值,科学家可以向深空目标发射一群微型卫星,失败一两个也无关紧要。它们的价格也便宜得多。